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颜霏 通讯员 谢瑕 邓继侠)为推进建筑工地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6月11日上午,南京市鼓楼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暨智慧安监现场观摩会在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的2010G59南瑞路项目举行。
观摩会现场
本次应急演练由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市鼓楼区建设局、南京市鼓楼区应急管理局、南京市鼓楼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南京市鼓楼区消防救援大队、南京市鼓楼区公安分局、鼓楼区中央门街道办事处、南京市鼓楼区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站、南京国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保利江苏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顺悦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副区长何建,南京市建委质安处副处长李琍,中建三局华东分局副局长丁勇祥,以及鼓楼区建设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卫健委、区消防救援大队、区公安分局、区宣传部、区安监站,保利江苏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中央门街道等十三个街道的领导,区各在建项目的参建单位负责人等30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出席观摩会的领导嘉宾
何建就鼓楼区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意见,一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二要健全长效机制,打牢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三要加强事故防范,切实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何建表示,今年是“三年大灶”的第一年,鼓楼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工程参建企业务必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加强工地宣传和工人岗前教育,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确保工地安全、工人安全、居民安全。
丁勇祥代表承办方中建三局致欢迎词,他表示,建筑施工安全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中建三局将以“安全生产月”和“应急演练观摩”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思想,切实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对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能力和快速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努力为南京市城市建设与安全发展做出贡献。
应急救援组
现场救援
逐级汇报
观摩会现场,2010G59南瑞路项目进行高支模坍塌事故实战演练,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现项目现场发生事故及应对措施。演练事故致使2名人员被困,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各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的过程。本次应急救援共分为五个组,分别为应急抢险组、技术处理组、医疗救护组、警戒疏散组和物资保障组。各应急救援组在接到命令后的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赶赴应急救援物资库准备应急救援物资,包括挡板、撬棍、警戒带、禁止通行标志、医药箱、担架等,并带着这些应急救援物资赶赴救援现场。最终,经过近1小时的紧张抢险救援,现场被困人员全部脱困,并被送至医院救治,从而消除了发生次生事故的隐患。接着,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损失等情况迅速形成书面报告,并报送给区政府、建设部门、应急部门、公安部门、宣传部门和属地街道,本次应急演练结束。本次演练完整展现了事故上报、预案启动、现场抢险、政府响应、联动救援、安全警戒和事故调查的各个环节。
高支模坍塌事故在建筑施工中属于常见的事故类型,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运用,2010G59南瑞路项目已在现场安装了高支模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现场检查仪器联通起来,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模板沉降、支架变形和立杆轴力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实现实时监测、超限预警、危险报警的监测目的。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压力、位移、倾角等数据),并通过5G无线网络进行实时传输,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当监测值超过预警值时,控制台会及时发出报警信息。“超过5米的建筑高度时,我们就会安装高支模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为项目安全生产保驾护航,”项目现场一位安全员表示。
智慧工地系统观摩
据了解,2010G59南瑞路项目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与南瑞路交口东北角,总建筑面积220258㎡,建成后将成为办公与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项目已将智慧工地系统有效地运用到现场管理之中,除高支模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外,还采用了临边防护防报警系统、智慧工地云平台、智能安全帽、VR体验馆等多项互联网+创新技术手段对项目部的信息化管理中的工作进度、工艺工法、安全质量、机械、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等各方面信息,提供了科学现场管理和决策依据。不仅规范了现场安全管理,也减少了现场安全隐患。
李琍结合近期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她指出,要严守安全红线不动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坚持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切实遏制事故的发生,牢守安全生产的底线;要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各个企业和项目部要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完善风险各级管控和隐患排查的双机制,要持续开展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对发现的隐患要逐个消除;要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广泛运用各种安全载体,努力构建浓厚的安全氛围,加大统筹力度,全方位构建安全文化,多层次保障应急救援;加快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信息化管理,切实防范化解现场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