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视角鸟瞰效果图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
典故颇多、历史悠久的南京双塘园片区即将迎来微更新。4月7日,记者在双塘园看到南京门东东延地块保护更新规划设计方案、《双塘园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优化进行批前公示,不少市民表示“蛮期待的”!
公示出炉,百姓盼环境改善
根据公示内容,该项目位于老城南门东地区,用地范围北起剪子巷、南至边营、东起转龙巷、西至双塘园,占地约2.33万平方米,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 确定的双塘园历史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地范围内有两处保护规划推荐历史建筑,即剪子巷126号、剪子巷128号民居,另有六处保存较好的传统风貌建筑。
7日下午,记者来到剪子巷和双塘园的交叉口,看到双塘园路东侧多为破旧平房,并且注意到剪子巷沿线和双塘园东侧已经有部分平房商铺标注“已征收”的字样。家住双塘园2号小区的曹女士说,“周边老破小较多,我们都希望住的环境越来越好。”
留”“改”“拆”激活新活力
此次南京门东东延城市更新地块围绕“留住记忆、改善民生、增强活力、延续风貌”的目标,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对地块内各类历史遗存进行修缮展示,形成各更新单元。
记者注意到,该地块保持城市原风貌并非重建,而是通过“留”“改”“拆”进行微更新。其中,“留”一方面是保留修缮各类保护建筑,包括地块内两处保护规划推荐历史建筑和六处传统风貌建筑,另一方面保留未腾迁建筑,根据居民意愿,地块内正在使用建筑有22处,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自我更新、租赁更新或由国企收购更新等方式实施更新改造。
“改”针对前期已腾迁区域,按照规划原格局、风貌及功能布局,从实际出发统一实施房屋安全性加固和改造使用。“拆”也针对前期已腾迁区域,在拆除违章搭建、梳理消防和步行交通的基础上,兼顾地下空间利用、市政、配套设施及海绵城市等要求,统一实施拆除与新建。
而在交通方面,考虑到门东区域南北向交通可达,剪子巷和转龙巷按规划红线12米和18米的宽度进行控制。剪子巷西侧较窄处取消路边停车位4个,根据现状仍设置单向单车道,同时设置双向人行和非机动车车道,东侧较宽处设置单向两车道。双塘园部分路段禁止机动车进入,保障慢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