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通过验收 年减碳排放5.4万吨
2022-06-02 10:07: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何钢  
1
听新闻

换门窗、改外墙、改造空调系统……南京的公共建筑正变得越来越节能。记者近日从南京市建委了解到,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江苏省住建厅联合多家单位组成专家组,对南京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工作进行验收评估,并予以通过。

2017年底,南京被住建部列为“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目标到2020年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不低于240万平方米。至2021年底,南京共完成公共建筑改造项目61项、建筑面积约302万平方米。

南京市建委所属市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市绿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市新建建筑100%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但既有公共建筑存量多,能耗高。如位于俞家巷19号、21号的秦淮区人民法院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2018年被列为南京市第一批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改造完成后,这幢老建筑单空调系统这一项,就可比原来节约50%的电费。改造后,秦淮区人民法院大楼一年就能节约17万千瓦时电,节能率达25%。

为推动建筑节能化,南京市政府成立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先后出台了《南京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配套能力建设管理办法》等一批政策文件。市级安排专项资金对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进行奖补,给予不少于30元/平方米补助。经第三方核定,南京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2万吨,年可节电约74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4万吨,年可节约能源费用约4900万元。

记者在南京市绿建中心看到,能耗监测大屏实时显示着联网公共建筑的能耗数据。截至5月26日下午2点多,接入建筑能耗最高的前三名为办公大楼、商场和酒店。从统计量上看,接入建筑用电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58%,同比上月下降3.66%。而点入建筑内,可查看每幢建筑24小时的用电曲线图。“通过数据,可以了解建筑节能改造后的用能效果。”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建筑节能改造后,如果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效果更好。

走进南湖路上的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可以看到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院内照明系统按需开启。步入夏日,医院空调系统正常运转,体感舒适。在病房内,一个黑色小装置贴在墙上,使用洗澡水要刷卡,且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合同能源管理相当于为医院引入能源管家,通过设备改造、专业化能源管理,满足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医院能耗,让医护人员包括病人在内,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南京河西远大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驻点项目运营组长熊佳其表示,通过引入磁悬浮节电空调机组,配套一体化水泵和冷却塔,大幅提升夏季制冷效率,空调可节省30%以上用电。锅炉房增加1台烟气热回收装置,还可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在用水方面,住院楼增加230套卫生热水刷卡装置,引导人员节约用水。根据测算,引入“能源管家”后,与改造前相比,该院一年省电62万千瓦时,节约燃气约14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1004吨。

记者了解到,南京公共建筑能效提升仍在持续推进。今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萨家湾院区)、大润发瑞金路店等3个项目被列入示范进行节能改造,总面积18.3万平方米。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京将按照国家、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双碳”工作要求,推动公共建筑改造向绿色化、综合性方向发展。

标签:南京;公共建筑;能效
责编:颜霏

视频访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