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记者从省住建厅2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省政府明确“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405个”,目前江苏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底数目标。全省实际新开工1578个,惠及居民56.2万户,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和120%。一批老旧小区经改造“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成了“宜居家园”,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高位推动
累计1.2万个
老旧小区“换新颜”
省住建厅副厅长范信芳介绍,省政府连续五年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年度民生实事予以强力推进。
强化老旧小区改造指导,江苏加强政策技术研究,出台《实施意见》、发布技术导则和技术手册、实施“一清单三办法”等,构建了符合江苏实际的“1+2+4+N”政策技术体系。
省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副处长王树海说,2020年以来,发改部门争取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约29亿,支持了137个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了194.61亿元,支持了205个项目建设。今年下半年发行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了2.45亿元,支持了4个项目建设。
同时,省财政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资金支持。省财政厅综合处副处长魏明介绍,2020年至今,省财政共下达中央和省级老旧小区改造补助资金33.28亿元,对符合改造条件、纳入中央和省政府年度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予以支持。
范信芳说,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2万个,惠及居民超过1300万人,占全省城镇人口(6224万人)的20%以上。
创新模式
老旧小区
“组团改造”
亭湖区万户新村小区是盐城建设最早,也是最大的开放式商品住宅片区,破、漏、乱等问题严重。盐城实施“整体改系统改,做一块成一块”,先后聘请苏州、上海知名设计公司,突出“最早、最大”老旧小区特质,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重点抓好水、电、路、气、网等“8+15”配套功能完善提升,促进小区配套功能“换代升级”,让广大群众乐享“最老小区、最新生活”。
“为让小区环境更宜居,前些年,我们也曾多次进行改造。由于改造的项目较为分散,基本上是单个小区‘单打独斗’,除了硬件改造有不到位之处,还存在软件配套滞后问题。”盐城市住建局副调研员史勇生说,盐城创新模式,打破传统“小区”概念,以社区为基本实施单元,将位置相邻、邻里相望、文化相连、生活相关的临近老旧小区划分为一个片区,统一规划、统一施工,进行了成片改造。
不只盐城,围绕老旧小区“怎么改”,江苏各地在实践中涌现很多创新探索。
停车难、老人下楼难是老旧小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10月,全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新增或改造车位3万多个,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位)近5万个。在推动加装电梯方面,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均探索出了一条较为符合实际的“业主自愿、政府引导、多方支持”的工作路径,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愿加尽加、能装快装。
共建共治
让改造成果
持续“保鲜”
江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注重“共同缔造”,激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各地广泛开展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进小区活动,引导居民参与改造方案制定、施工、监督和后续管理等全过程。”范信芳举例说,泰州靖江市成立共同缔造工坊和群众工作队,23个小区居民参与改造达100%,出资改造达90%。
为引导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各地还大力发挥党员带头和志愿者作用。比如,南通市崇川区建立“邻里红管家”队伍,楼栋党员带头提改造建议、做群众工作,带头拆除违法建设、营造文明新风,带头参与小区改造和管理。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建、七分管。维护好改造成效,让老旧小区常葆“青春”,需要加强长效管理,共治共享。常州市住建局副局长刘锁龙说,常州在全省率先推广“阳光物业”服务平台,打造红色物业,培育先锋管家。
省住建厅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副处长汪先良介绍,江苏完善顶层设计,印发了《关于推进城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的指导意见》,要求对纳入政府年度改造计划的城镇老旧小区,通过采取业主自治、政府托底、国企进驻、引入市场化专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种形式,力争用2—3年的时间,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范信芳透露,2023年,江苏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04个,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已要求各市、县(市、区)提前谋划2023年改造项目。
记者 白雪 实习生 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