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使用的闲置空间被整合激活,困扰居民多时的出行不便、活动空间匮乏等问题逐一破解,设立统一电动车充电棚、新增小区停车位近千个……夹在大运河、沪宁铁路与第七人民医院之间,曾经“血脉不畅”、渐显老态的戚墅堰街道工房南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迎来了“第二春”。
自2022年开始,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以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硬件设施、商贸流通、康养融合、便民服务,进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展示历史文化风貌、提升基层治理,短短一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
工房南区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66栋住宅楼、2500多户居民。最初的规划设计里,有食堂、电影院、体育场、幼儿园、老干部活动室、医院等服务设施,曾是令人羡慕的配套齐全生活区。但很多年过去了,多数建筑立面老旧,局部破损,内部管网设施缺失,局部道路破损严重,停车矛盾日趋严重,急需更新提升。
工房南区的改造迫在眉睫。2022年,由戚墅堰街道办事处申报的老小区改造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名单,改变正式开始。
今年6月,为优化人居环境,解决老旧小区空中缆线线路杂乱以及乱拉乱设、飞线充电等问题,切实消除居民“头顶安全隐患”,戚墅堰街道对工房南区各类“空中杆线”进行专项改造,原本街巷空中的“蜘蛛网”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整洁明亮的“无线晴空”。
“虽然工房南区的改造已结束,但戚墅堰街道老旧小区改造的微更新并不会停止。”戚墅堰街道建设局工作人员潘志庚表示,戚墅堰街道已将老小区改造从单一的小区划分改为整体片区的统一规划,未来,街道还将对工房北区、戚大街散居楼等老小区开启改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