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能回收利用雨水4500吨的江岛科创中心、“不怕水”的兰溪公园、会呼吸”“能喝水”的海绵小区、实时监测雨水数据的空中花园……这些项目都是南京的海绵城市优秀工程案例。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目前,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正在开展海绵城市优秀工程案例评选活动,以精品项目示范带动全域海绵化。经估算,南京已有超30%建成区达到“海绵”要求,正全力向2025年全市50%“海绵化”目标推进。
江心洲是南京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片区之一,也为今后的示范排水分区打造了样板。走进江心洲北部中学,你会发现海绵设计无处不在:透水道路几乎覆盖校园每个角落,每层教学楼围栏外都种植了爬墙蔷薇。江岛科创中心通过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每年能回收利用雨水4500吨。目前全市14个排水分区已全部启动建设,力争于2025年底将排水分区建成海绵城市示范排水分区。
为了以更高标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南京还积极开展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建设及评选工作。2022年,兰溪河-银雀湖滨水区景观工程、万科未来城等项目被评为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通过下凹绿地、透水铺装、生态滞留池等一系列海绵设计,兰溪公园做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成为市民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除了公园建设,海绵设计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健园小区就是海绵化改造过的小区之一,尽管刚下过雨,但人行道路面并没有积水。小区通过透水铺装的步行道、雨水花园等设计增强雨水渗透,成功解决了积水问题。近年来,南京市建委加快推进海绵化改造试点项目建设,对每一个小区改造项目均试行“一小区一策”的解决方案,合理布局海绵设施,让一座座“会呼吸”“能喝水”的海绵小区惠及千家万户。
建设海绵城市,离不开“智慧管家”。在浦口区白马生活广场,一块大屏显示着广场的海绵设计简介、重要点位,以及降雨量、径流量等监测数据,这是南京首次在现场设置海绵监测系统并实时显示。智慧海绵城市管理系统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碎片化、管理分散及建设效果集成度不高的问题,改变海绵城市建设与运维监管方式,使“海绵城市”更加“聪明”。
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南京海绵城市建设已从“局部”示范开始向“全域”迈进。接下来,南京将进一步完善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健全海绵设施维护管理机制,打造精品示范项目,强化流程管控,走出具有南京特色的“海绵”之路。
通讯员 宁建轩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畅
新闻链接
什么是建成区
建成区,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收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等)。截至2021年底,南京建成区面积已达868.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