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下的城市蓬勃生长、有序更新。在常州市体育花苑,一栋栋老楼装上了现代感十足的玻璃电梯;在君天人才公寓,新影院、新健身房、新居室即将迎来第一批入住的“城市伙伴”;在何墅村何墅嘉园,新农房边上“长出”生机勃勃的小菜园……
从现场到数据,“常有安居”传递着阵阵“暖意”。截至目前,常州累计建成人才公寓10.8万套、入住率89%,年底将突破11.77万套、满足35万人居住需求;全市年度计划完成9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年加梯数量有望突破150部;累计改善农房2万余户,预计到2026年将完成5万户。
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彭峻表示,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一如既往把“惠民生”作为第一追求,以枝叶关情之心纵深推进各项民生工程,用心用情打造宜居城,全力擦亮“常有安居”这一民生名片,真正把常州打造成最有温度、人人向往的人居首选地。
听懂“民声” ——
破解老旧小区改造之难
上楼难、停车难、收费难……老旧小区改造,究竟难在哪里?在“表象难”的背后,百姓是否需要改、想怎么改才是“症结”所在。在体育花苑小区内,工程车、清扫车来回穿梭。居民不仅理解施工带来的不便,还“实名点赞”小区加装电梯做法。永红街道电子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霞介绍,加梯前,住户可以向社区提交异议书,社区根据住户诉求与电梯建设方协商,拿出定制化加梯方案。
体育花苑是钟楼区最大规模的成片式加装电梯小区。加装电梯,首先要解决用电问题。永红街道探索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模式即加梯同时在小区入口处预留多个端口,为后续老旧小区改造各楼栋铺设380V线路做准备。
听懂“民声”背后的民生,钟楼区住建局副局长叶栋说:“我们不把改造工作看成普通的修修补补建设工作,对于街道和社区来说,这是一场更大范围的群众工作。”
“你是否同意利用小区闲置空间进行停车位改造?物业费收多少元/平方米/月?”这份“抠细节”的永红街道老旧小区改造调查问卷已经更新了3次。近年来,钟楼区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累计入户访问、开展扫楼调查30万户次,形成“四轮入户访问”制度,在旧改全过程实现了先打招呼,再讲规划、过程问建议、最后群众来打分的“民意一条龙”。
居民钱文娟在清潭新村住了41年,之前几十年都没交过物业费,今年物业上门收费时,她爽快地交了费。“我们家面积小,物业费一年100元,可以享受到保洁服务,楼道灯不亮、管道堵塞等问题也都可以找物业解决,这个钱交得值。”首轮完成改造的清潭新村整体片区居民对实行市场化物业服务的意愿率达80%,停车位预订率达90%,停车位缴费率达100%。
从“改好”到“管好”,长效机制“支撑”高效服务。在金谷花园旧改现场,群众咨询接待室直接“搬进”改造指挥部。居民张笑笑说:“我家住在六楼,常年存在顶楼漏水的问题,自己多次维修都没能彻底解决。这次趁着旧改,网格员替我和施工方积极沟通协商,做好了防水工程,帮我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钟楼区推出“54321”群众服务监督机制,对回应群众诉求的时间作出规定:5分钟内做好登记、40分钟内赶赴现场、小问题3小时内解决、复杂问题2天内给出方案、1星期内上门回访。同步组建老旧小区阳光物业监督咨询委员会,以第三方身份监督旧改及社区物业服务的正常运行,并为居民提供专业咨询。该模式推行以来累计解决群众问题近2700条。
老旧小区越“改”人气越旺,居民回流率明显提高。走进天宁区清凉新村第二社区,香樟树下延伸出“彩虹步行道”,路两旁的彩绘墙再现老小区变迁历史。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二楼露台,几名年轻人坐在遮阳伞下,喝着咖啡闲聊。
“老破小”如何迈向“新宜居”?年轻人希望停车更方便——清凉新村在改造中设置了2300多个机动车停车位,按10%的比例在停车位上配备电动汽车充电桩以及428个非机动车充电设施,满足居民“家门口”充电需求;孩子活动场所少——改造时添置了多处儿童游乐设施,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打造了暖心自习室、空中小菜园;不放心家中老人——社区推出智慧平台,在家中安装智能化紧急按钮,就能“一键呼叫”专业养老机构上门服务。
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2022年度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清凉新村第二社区党总支书记阎珏汝说:“除了展示新面貌,居民主动提议小区荣誉也要‘上墙’亮出来。”
以小区为“圆点”,学校、菜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等全都“圈进”15分钟党群服务圈,清凉片区以“组团连片、集散为整”的老旧小区改造思路,联动社区商圈、道路、游园一体推进。从“圈”到“城”,常州还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老城厢复兴发展计划,提升老旧小区周边环境和配套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在地文化,“焕新”老城地标,真正实现“宜居宜游两相宜”。
礼“寓”人才 ——
破解融入城市“第一站”之难
君天青年、五星里、烯望……一座座即将投运和正在建设中的人才公寓源源不断为这座城市注入新活力。11月30日,常州召开全市人才公寓建设现场推进会。自2021年起,常州以“3年建成10万套”为目标,全面启动人才公寓建设。
人才愿不愿意来,考验的是城市吸引力;愿不愿意留,考验的是认同归属感。漫柏未来人才社区运营一年,3100多套公寓出租率高达98%,续租率超过70%。从商业街区、卫生服务站、共享厨房等功能设施,到秋白书苑、健身房、瑜伽馆、电竞室、桌游室等“社交场景”,再到孵化器、路演厅、直播间等“创新平台”,漫柏总裁助理帅芳介绍,社区服务周边乃至全市220多家规上企业,作为“员工宿舍”,频频出现在企业招聘宣传资料里。
帅芳所说的“员工宿舍”现象正是常州积极推进产业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生动体现。去年,该项做法入选住建部《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第三批)》。
“步行10多分钟,公寓旁就有共享单车停放点,骑车上班几分钟就到。”佳炜的工作单位就在附近的光伏产业园。在新北区拾壹梧桐人才社区,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因工作在此相遇。目前,该人才社区住户超3000名,入住率达98.9%。
“一开始通过中介找房,看过合租房也看过‘老破小’,费时费力还找不好。”在公司人力资源主管的推荐下,佳炜来到了拾壹梧桐人才社区。“只需要拎包入住,工作人员还会主动介绍人才政策。”以佳炜为例,社保缴纳满半年后,不用申请就能享受常州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再加上街道补贴,每月只要花615元,就可租下35平方米的单间,而周边同类房型租金约2000元。
破解“租房难”,让青年人才更快、更准地找到城市落脚“第一站”,11月30日,由常州市住建局开发的人才公寓在线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打造了政策在线、申请在线、服务在线、管理在线、补贴在线的五位一体“一站式”平台,实现“地图找房”一键直达。青年人才通过登录“我的常州”APP、“常州住房一体化平台”APP和网页版即可享受服务体验。今年,常州市住建局还在全市开展了4场人才住房政策宣讲活动,走到青年身边,把服务送到青年手上。
拾壹梧桐人才社区负责人周诺说,以前这里是老旧打工楼,重新打造成为人才社区后,有了清新友好的环境,人才也会更愿意留下来。以“存量是最大潜力”为导向,常州通过探索盘活国有存量资源、企业低效资源、社会闲置资源,实现人才公寓建设与产业发展、社区提升、人才引育有机融合,全市人才公寓中超75%的项目都是利用存量资源。
铺开常州人才公寓版图,城市新地标竞相“闪烁”:慧客、兰陵集、永荟寓等与老城厢复兴、城市更新有机融合;智溧国际人才社区深化配套“产创商居娱”全要素服务,打造新能源人才小镇;利用园区配套用地建设的荷香苑、梅香苑、清香苑、竹香苑等,“直供”华罗庚高新区内中创新航、贝瑞特等周边企业职工住宿需求;东方青年、拾壹梧桐等人才公寓为周边园区企业发展和人才生活提供保障。
常州市住建局住保处负责人介绍,通过完善产业园区居住配套、助力人才先“安居”后“乐业”,既为大型落户企业解决了职工“住有所居”的后顾之忧,也满足了产业工人和高层次人才就近居住的需求,成为产业园区引进优质项目和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
“小公寓”做出“大品牌”。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慕名而来”学经验、谈合作,漫柏、沃达、行程嘉寓等一批经营主体加速崛起、成为标杆,很多运营商走出常州、迈向长三角。
人才公寓的常州模式为何值得一看?行程嘉寓(常州)住房租赁有限公司成功打造了孟享家、申达、兰陵集、潞立方等“超人气”人才公寓,是常州最大的连锁长租公寓建设、运营商之一。24小时管家服务、几千平方米公共区域、星级酒店式标准,都让人眼前一亮。“我们住户的转介绍率达30%。”该公司董事长郭昌春说,“我们把每个项目都当作是作品在打造。一方面,我们有更专业的技术和运营团队,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通过免租、低租政策,我们把享受到的优惠资金又‘反哺’到项目建设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市场是最强驱动,常州创新探索“国企主导+市场运营”、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与商务酒店合作共建等合作模式,引入各类带资本、带项目、带管理的市场机构开展公寓运营,快速实现市场化、产业化,不断打响人才公寓的“常州品牌”。
从“保”到“优” ——
破解“有所居”到“有宜居”之难
今年5月,常州市住建局联合市财政局对住房保障申请家庭的收入标准作出动态调整。调整后,低收入家庭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由2745元(含)以下调整为2858元(含)以下;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家庭和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由4388元(含)以下调整为4575元(含)以下。
“住有所居”托起“万家灯火”。多年来,常州持续降低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门槛,畅通外来务工人员申请渠道,逐步纳入环卫职工住房困难家庭,加快实现中低收入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效能,以公租房“一件事”改革为契机,推动“一件事”线上线下“一次办”,打造住房保障服务“升级版”。
凝聚多元力量,“常有安居”一家不少、一户不落。今年7月,常州市住建局启动“情暖万家,筑(住)梦龙城”——党建引领住房保障暨“百企益百户”结对帮扶活动,即从老、弱、病、残、幼等重点保障对象中选取100户特殊困难家庭,广泛动员住建领域爱心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一对一结对帮扶。与此同时,常州市住建局与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城管局成立党建联盟,通过“党建+”,实现从“单兵作战”向“联盟共建”、从“一元发展”向“多元共促”的转变,把每个保障房小区党组织都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全面提升保障房居住环境与生活品质。
常州市住建局还发起“情暖万家 筑(住)梦龙城”微心愿互助活动,超500户保障家庭孩子的“微心愿”被“点亮”。一个书包、一盏台灯、一册绘本、一双运动鞋……连日来,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每天都要接到数十个认领“微心愿”的电话,工作人员被市民的善意与热情打动:“爱心物资将送达‘微心愿’申请人家中,让爱心落到实处,让温暖在冬日延续。”
今年以来,常州市住建局党委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以开展基层党建“龙城先锋行、建功‘532’”系列行动为抓手,聚焦住房保障民生重点,打造“情暖万家,筑(住)梦龙城”党建品牌,开展“百企益百户”“三访三问三促”“圆我安居梦”等活动,积极构建“精准保障、智能管理、成就梦想”的住房保障服务体系。
带有卡通图案的步行道,可以茶话闲聊的“聊心亭”“清心阁”“宠心乐园”,新增设的便民休闲娱乐设施……近日,天宁区金安家园保障房小区功能提升工程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小区居民说,以前担心保障房小区环境和管理会差一些,但现在没有这样的顾虑了,在这里生活质量很高。
改造前,常州市住房保障中心通过上门走访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和保障家庭多次沟通,根据保障家庭需求,结合小区实际条件,对金安家园保障房小区实施整体文化功能提升,合理规划小区公共空间,新打造公共休息区域和休闲娱乐社交平台。
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今年,常州市强化工程质量验收监管、加强保租房建设运营管理的经验做法成功入选住建部《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第四批)》。常州市纪委监委派驻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刘晓洪表示,为深入推动重点民生项目建设,纪检监察组引导筑牢工程建设廉洁防线,紧盯工程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检测等各个环节,全力打造“阳光、廉洁、高效”的高质量工程。
今年7月,新北区江湾社区被住建部列入全国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试点,为常州唯一。江湾社区为村改居社区,由新景花苑二期、四期两个安置小区组成。“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专院校,以及商超、公园、卫生院都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顾文洁笑说,“各项配套越提升,居民的需求反而越多了。”
完整社区正不断丰富居民对未来社区的想象。社区南面,全市首座“星星充电公园”年内即将投入使用;三江口公园东南边空地将新建棒球垒球训练基地;社区东面的大草坪计划打造成为露营基地……顾文洁说:“有居民反映去新景运动公园没有公共交通,我们通过与常州公交公司党建共建,一周内,公交公司便反馈529路将增设新景运动公园站点。”
什么是完整社区?常州市住建局设计处负责人表示,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内容包括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送智能化服务、健全社区治理机制等方面。我们已对全市6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将全面整合有关资源、资金和力量,完善配套政策制度,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乡村“焕新” ——
破解城乡住房差距之难
如今,漫步在常州的乡村,随手一拍都是风景。那么,住在乡村,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梁家桥村委周刘家村的居民很有发言权。今年4月初,周刘家村迎来宅改分房,146户村民拿到了新居钥匙。村民刘孟焯指着身后一幢3层别墅楼说:“101幢101室就是我的新家,现在还在装修,元旦就能搬进来了。”
2021年,周刘家村“水美村落”建设正式启动。该项目是经开区首个在原址范围翻建的“宅改样板”。周刘家村三面环水,河塘众多,自然禀赋优越,是打造江南民居的好地方。横山桥镇建设局工作人员蔡骏介绍:“周刘家村在保留原址自然肌理的基础上进行住房集中翻建,既能节约建设成本,也能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的效率,让村民从居有其屋到乐有其所。”
农宅换别墅,住进风景里。横山桥周刘家村、邹区泰村、礼嘉何墅村……常州城区周边出现的现代化宜居农房群带不仅“颜值爆表”,更“配置高端”,网友看后纷纷感慨“好想去农村”。
重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水美芙蓉”已成为城乡融合新典范。在宅改项目芙蓉湖畔雅苑公建配套区,不仅融入了党群服务、邻里中心、非遗展示、特色餐饮、休闲购物等多种业态,还布局了芙蓉初中改扩建、芙蓉集聚区幼儿园新建、芙蓉政法便民服务中心提档等一批民生工程和以常芙路沿线改造提升为核心的芙蓉精致集镇工程,显著缩短了芙蓉片区与中心镇区发展差异。
近日,武进区礼嘉镇何墅村何墅嘉园完成了76户村民的搬迁。走进何墅嘉园,白墙黛瓦的“新中式”别墅敞亮大气,在别墅西侧的“幸福墅”小菜园里,青菜、小葱等各种农产品长势喜人,不少住户正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忙碌着。为了给住户提供便利,小菜园田间全部实现现代化、自动化沟渠灌溉。何墅村党总支书记何文超说:“现在用于村里公建配套设施的资金不用再四处筹措,正是来源于之前的宅基地择位竞价资金。通过公开资金动向,不仅减少了沟通矛盾,也提高了村民满意度。”武进区嘉泽镇成章村也同样通过宅基地择位竞价的方式盘活了闲置土地,为自建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常州推进“532”战略、建设“两湖”创新区的生动实践。嘉泽镇位于“两湖创新区”核心区,成章村以农民自建区建设为契机,融合推进“农村更新+城镇更新”,打造街头精致小品、提振老街区市场活力,实现“点状美”到“全域美”的新转变,现代化宜居农房正成为“最美湖湾城”的亮丽风景线。
1000多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来到长安,拜访名士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由此成为典故,流传至今。千百年来,“安得广厦千万间”一直是百姓最朴素的愿望。无论身处何地,安居才能乐业。如今,“常有安居”不断破解“居住之难”,让“长居易”成为人人可及的“幸福梦”。